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
登录春推会

新闻资讯

News and information

拥抱新质生产力,郑晓龙与导演们干了件大事

来源: CBBPA 发布时间:2024-04-22
字体: | |
去年,斯坦福大学和谷歌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名为“Sallville”的虚拟小镇,25个AI智能体在小镇上生活,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可以聊天交朋友,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模拟当中。他们所产生的生活内容,可被用于剧本创作。
这就是“影视+技术”的魅力,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直观体现。
为应对影视行业日新月异的挑战,更好地整合行业优质资源,培育和壮大影视行业的新质生产力,中广联电视剧导演委员会设立技术中心,并在日前举行了成立仪式。
 
技术中心致力于吸纳影视制作上下游的优质企业参加,将以设备展示、技术推荐、培训学习、咨询服务、线下联谊等多种方式为会员提供服务,让技术与艺术相互赋能,相互成就。
 
成立仪式由陈燕民主持,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郑晓龙、副会长兼秘书长阎建钢出席并致辞,康洪雷、巴特尔、林楠、曾晓欣、龚朝晖等150位导演到场祝贺。
 
郑晓龙表示,“现实主义创作与新质生产力的完美结合,是今后电视剧行业发展的必经途径。我们既要坚守电视剧艺术源于生活、反映时代的本质和价值,又要勇于探索全新的创作方式和技术手段。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更新知识,与时俱进。”
 
阎建钢认为,“今天的世界要求我们从根本上重视技术、科技,而导演群体应该有这样的认知、勇气,以及学习力。我们要做好准备,面对即将到来的一个又一个新天地,这就是成立技术中心最根本的原因。”
 
他还宣布,因故延期的首届电视剧导演大会将于下月中旬在北京召开。
 
据了解,导委会技术中心由阎建钢任主任委员,林楠、李一禾、张升、何凯为副主任委员,刘海洋担任秘书长。导演郑晓龙、阎建钢、康洪雷和导演委员会指导委员张辉、李星文现场为首批导委会指定技术支持单位授牌。
 
 
新兴技术如何与影视联姻?
技术中心成立仪式并不仅是一场活动,更是一次面向业内一线创作者的公开课。
当新兴技术到来的时候,人工智能、虚拟拍摄、AI换脸几乎成了逢会必谈的关键词,人人都能随口说出技术飞跃对影视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,但对于哪些技术已经用到了当下的项目实操中,人们的认识其实并不全面,即便最为人熟知的AI辅助、虚拟拍摄,很多创作者也是一知半解。
技术中心举办的技术交流分享会干货满满。后期专家张升、特效导演曾恕玉、灯光师孙伟峰、器材专家戴启峰等不同工种的专业人员上台分享,结合实际案例,对目前运用到影视制作中的技术进行了系统性梳理。
换句话说,不谈未来畅想,只讲当下应用,到场的每位导演通过这场分享会,能清楚地知道,自己目前可以用什么技术去解决哪些问题。
张升在演讲中把技术运用分为了三个部分:人工智能、实时渲染、LED虚拟拍摄。
首先是人工智能技术,目前可以实现的操作包括角色造型、概念设计、分镜/动态预览、传统视效和动漫制作。
很多功用通过字面意义就能理解。比如角色造型是AI根据参考生成不同风格的人物造型;概念设计是AI根据提示词快速生成美术概念设计图;分镜/动态预览则是AI快速生成分镜图和动态参考;动漫制作则是通过AI算法将实拍的人物替换成CG角色。
张升认为,让AI介入影视创作,除了提升工作效率、节省成本,更重要的是为创作者提供多种选择,激发灵感。
比如,同一个场景,顺光拍是什么效果,逆光拍有哪些惊喜,都可以通过AI直观快速地看到效果。
其次是实时渲染,是一种在电影、游戏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,其核心是利用强大的实时渲染引擎,快速计算光照、材质、阴影等视觉效果,实时生成高质量的影像。这种技术在仙侠、玄幻等特效剧中尤为常见。
最后是LED虚拟拍摄技术,它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绿幕抠像,节省了后期时间,影像中的光影流转也更加自然。
根据张升的介绍,如今的LED虚拟拍摄技术工作方案和流程更为精细,不只是简单地放置一个LED屏充当背景板,而是要进行摄影机的位置、置景布局、LED屏的参数等多维度考量。
 
AI换脸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?
技术分享会中最为导演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是,AI换脸。
然而,这项技术实际上在舆论中给了人们两种完全不同的印象。
一种与短视频有关。很多短视频往往只需借用别人的一张图片,就能完成换脸,甚至还能改掉人的口型。
另一种则是影视剧带来的,反馈偏负面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,很多已经制作完成的影视剧不得不通过AI,换掉有负面舆情的演员。演员换脸之后往往呈现出既像张、又像李的视觉效果,像是生造了一个演员出来。
对此,特效导演曾恕玉解释道,不注重细节,尤其忽视微表情,这对于影视剧是大忌。
 
事实上,目前影视剧中的AI换脸过程,不亚于一场精细的整容手术。其流程大致是,请换脸演员到拍摄棚,花费一天时间,对其脸部(包括表情,甚至精细到毛孔)进行无死角信息采集。
采集完成后,技术人员会对两位演员(换脸者和被换者)的脸型进行比对,分析其面部特点如皱纹、牙齿排列情况、笑容曲线等,而后在此基础上制定模型的训练方案。演员在这一天时间里做出的表情越多,采集到的信息就越丰富,训练出来的模型细节就越到位。
除此之外,这项工作还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,训练的时间越久,模型会更逼真,换脸效果也更逼真。
因此,制作公司既要找到贴合的换脸演员,更需预留出充足的制作周期。
 
在导演和技术之间架起桥梁
郑晓龙在致辞中说,“技术中心的成立,是具有开创性的一件大事,标志着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迈进了全新的领域,将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技术支撑的电视剧创作全新模式,将会让电视剧行业面貌一新,活力四射。”
对创作者而言,技术中心无疑是一座桥梁,很多导演希望拥抱新技术,但没有渠道,也无法进行系统学习,用时再补课是常态。从技术交流分享会的现场反馈来看,有导演会在技术人员演讲时提问操作细节,还有导演在分享会结束后与技术人员进一步交流沟通。
除此之外,技术中心还会进一步增强导委会的服务职能,帮助导演及时了解前沿技术的真实发展情况。
既然是桥梁,连接的是创作者和技术公司两端。导演有技术需求,那技术公司呢?
器材专家戴启锋在演讲中提到,他们公司之前花三年时间,投入1200万元,研发了国内首支十倍变焦电影镜头,但由于市场限制,这款镜头在技术领域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场景的运用。因此,他们迫切希望与国内影视业展开深度合作。
技术发展会不断加深技术公司、器材公司与影视业的合作,这是一个必然趋势。事实上,在影视工业更为发达的好莱坞,一直都不乏器材公司为了宣传自家产品而投资影视项目的案例。
那么,随着实际应用的增多,技术中心是否会进一步发挥红娘作用,从生产和投资方面为影视业引来更多的活水呢?我们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