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
登录春推会

新闻资讯

News and information

短剧「燎原之年」,从业者怎么说丨短剧·先锋视角

来源: 烹小鲜 发布时间:2022-03-26
字体: | |
短剧在国内不算新兴行业,早在2013年,万合天宜的5分钟短剧《万万没想到》,就曾创下20亿播放的奇迹。但随着网剧的快速崛起,院线电影的商业化发展,以及后来短视频的爆发,短剧的关注度降低,和短视频的界限也变得模糊。直到2019年,一批短剧创作者涌现,行业在他们的助力,与短视频平台激增的日活数下,逐渐走向成熟。
 
有人预测,2022年将是短剧全面爆发的一年。
 
不过站在局外,只能看个热闹。短剧行业现状如何,从业者看的最清楚。在他们眼中,已经开始内卷的短剧,远比想象的更“腥风血雨”。虽然对行业预判不同,但大部分从业者一致认为,2022年,短剧是风口,也是决定未来命运的一年。
 
所谓风口,是平台战略(政策与流量)、参与公司、变现方式、受众人群、创作人员等原因共同导向的结果。其中平台和公司,是短剧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
 
先看平台战略。
 
据悉,目前抖音、快手等平台与短剧制作方的合作方式,大多以分账为主,且会全程予以支持。举例来说,平台需要短剧,会根据剧本或IP(网文早已进入短剧行业)的题材,联系对应的头部公司,达成分账的合作关系。制片方带着一部分定金,并垫付超过定金的成本后,独立完成创作,再根据特制的规则,上线后获得分账收入。
 
期间,平台不仅会根据较高的日活数提供流量扶持,还会给予宣传、植入广告变现等方面的帮助。
 
所以和平台合作密切的制作方,如果播放量能达到预期,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。
 
但有创作者坦言:一方面,行业现在的二八效应明显,除了头部公司的收入有保障,平台对腰尾部公司的内容,最多只能提供流量的帮助,新入行的公司,很容易遭遇生存困境。缺乏全行业积极成长的氛围,是问题之一。
 
另一方面,头部公司也并非赚的盆满钵满。某头部公司负责人透露,目前平台对内容成本的估算,与公司实际创作时的花销不一致。尤其是成本较高的古装剧,置景、服化道想做好,都得花大价钱,即使做一系列减法,仍有超支风险。
 
而这部分钱,就算将分账收入算在内,也很难弥补。所以优质内容的制作成本或分账比例需要提高,是问题之二。
 
同时,这位负责人还补充道,2022年前,各平台扶持内容时,贯彻的是流量为王。网红创作的内容,和较精品的短剧,都被放在一个流量池子里,没有对内容本身的种类和质量进行细分,对优质内容也没有相应的鼓励。
 
好在今年伊始,抖音、快手的扶持计划,均将短剧的内容赛道分成了多个种类,观众选择时更方便,优质内容也能在一个细分领域获得更多流量扶持(当然也更“卷”了)。所以目前平台对内容供给方的扶持虽不完美,但一直和行业一起科学的进步,短剧的爆发,自然有了肥沃的土壤。
 
此外,因平台和内容属性,短剧相比长剧、电影在回款速度与变现上的优势也不可忽视。
 
《2021快手短剧数据报告》显示,短剧重度用户中,女性占比高达53.9%,而她们所关注的美妆个护、食品饮料、鞋服箱包,基本涵盖了2021年平台商业化合作短剧的广告主。
 
目前,不少头部短剧在开播前已经谈好了广告植入,更灵活的内容形式,更垂直的观众群体,想必未来将孵化更多变现形式。没有比提高收益,更利于扩大行业规模的方法了。
 
再看参与公司。
 
与长视频制片公司的专业和专一不同,短剧的出品方,大多从其他内容赛道转型过来,有多重身份。譬如坐拥流量艺人的MCN机构(古麦嘉禾等);古风等垂类短视频创作者/爱好者(十二长生等);手握IP优势的网文、漫画平台(米读、阿柯文化等);传统剧集、电影的制作公司(陕文投艺达等);青年导演扶持计划(菁英计划等)以及各家资源、资金充沛的视频网站(爱优腾芒B)等……
 
崛起不久的短剧,之所以能吸引这批不同领域的优秀创作者,展示了相当深邃的市场潜力。
 
几位受访者透露,他们很早就进入影视行业,曾参与过多部院线、网络电影、剧集的开发。但听说并了解短剧后发现,短剧的投资、拍摄周期和回款周期比长视频短,加上行业处于风口期,上升势头很猛,便果断投身到短剧的创作中。
 
虽然没有长期深耕短剧行业,但几人在短剧赛道开局不错,成为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原因有二。一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成功,不仅对垂直内容生产有能力和经验,对爆款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。所以和短剧结合后,可以最快的触达受众,起到1+1>2的效果。
 
二是他们能最快速度进入短剧行业,展示了灵活性与适应能力。应用在短剧创作中,便是内容创新能力极强。
 
正如一名创作者聊天时所言:“短视频内容迭代非常快,短剧也一样,热门内容一个月变好几次。所以没有永远好使的方法论,创新才是生存的第一原则。
 
市场再好,没有好的内容都是空谈,那当下的短剧行业,内容究竟该如何创作呢?几位从业者从短剧创作的完整流程出发,一一做出了分享。大致可以总结成三大方法论。
 
首先是剧本为王。
 
经过几年的发展,短剧基本形成了2-3分钟的竖屏短剧,与5-10分钟的横屏短剧两种。因为体量较轻,制作时间也会尽量压缩。一位从业者介绍,短剧拍摄周期一般6-12天,后期1-2个月左右。虽然时间较短,但头部公司很舍得在打磨剧本阶段下功夫。
 
某公司负责人以自家项目举例:“正常我们要有近两到三周的时间来立项,选题、大纲、人物小传,出来对应的3-5集剧本。再接入公司专门的短剧审核团队,他们会根据用户侧调研、当下平台爆款内容等维度,去分析、协助平台评估立项。成功立项后,进入编剧团队共同打磨剧本,正常也要两到三周。”
 
同时,一些初入行的从业者,在开拓项目时,也会优先找编剧合作。一位创始人回忆做第一个短剧项目时,第一件事儿就是组建了编剧团队,从创意到剧本,花了三个多月,才投入拍摄。
 
这么看,虽然短剧项目周期短,但多花时间打磨剧本,让故事本身更好看,更符合短剧的观看节奏,是目前创作者尝试的方向。
 
其次是制作升级。
 
剧本打磨好之后,拍摄与制作的升级同样是行业努力的目标。一位爆款网剧导演拍摄短剧后,将过程总结为八个字: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”在他看来,短剧和网剧的创作,没有本质区别,尤其拍摄阶段,都要布景、转点,除了总场次会少一些,工作量与创作逻辑相差无几。
 
某公司负责人也有相似的观点,这家由古风爱好者共同创建的公司,进入短剧赛道后,出于对古风的热爱和了解,对古装剧服化道、美术的品质要求极高。
 
不过两人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——预算。古装戏的服化道比现实题材更烧钱,宫廷戏尤甚,如果不花大钱把大场面与细节做好,观众很容易出戏。所以他们决定就算成本超支,也会坚持把服化道和置景做好,行业对精品化的要求,由此可见一斑。
 
最后是培养专业人才。
 
和网剧、网络电影崛起后类似,目前短剧也吸引了一批传统内容的知名创作者入局。
 
但某公司的负责人,却在和长剧或电影创作者合作时,遇到了创作理念不合的问题。目前负责公司项目的10余位导演,或因态度,或因契合度,都没打动这位负责人。
 
虽然对他们不满意,但未来的项目,她还会坚持和传统内容的创作者合作,这是公司提升内容品质的必要尝试。
 
对此,其他公司或找短剧从业者,或制片人、演员亲自动手,但导出的作品,和传统影视作品仍有差距。
 
因此,已经培养出一批短剧演员和编剧后,未来如何扩大人才规模,如何在导演等其他创作端口,培养专属创作者,将是行业能否在精品化之路上做大做强的关键。有市场、有人才,短剧才有光明的未来。
 
从现状看,短剧发展到了茁壮成长的初期阶段,从业者和观众对内容质量有要求,粗制滥造已经不再被接受。
 
不过为了满足固有受众,目前短剧在题材上跟风情况严重,剧本创作也较套路,在进阶的同时,跟进多元化,或许是未来的发展目标。
 
但无论如何,在有限的成本与制作周期中,目前短剧的精品化尝试值得肯定。无论哪种艺术形式,想面向大众,扩大认知规模,精益求精,是必由之路。
 
而且别忘了,短剧本身较灵活的变现与生产模式,似乎有率先向美剧制作工业看齐的趋势。
 
某公司负责人坦言,后期是目前短剧创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,而后期制作过程,一般采用“定制剪辑”,创作者会根据平台审核侧要求、用户反馈、数据表现等维度把控方向,及时调整和观众见面的内容。这与美剧边拍边播的模式颇有相似之处。
 
虽然短期内,二者的品质仍有不小的差距。但如果短剧精品化能高速发展,好内容+最贴合观众审美的创新制作模式,或许将成为行业的优势。
 
带着这股匠心+创新的精神。“五脏俱全”的短剧,未来不可限量。

 
作者:老九
来源:烹小鲜